Cat.1站上風口,芯片加速起量


原標題:Cat.1站上風口,芯片加速起量
一、Cat.1技術定位:填補中速物聯網空白
技術背景
速率與功耗平衡:下行速率10Mbps,上行速率5Mbps,功耗較Cat.4降低30%(待機電流<5mA)。
成本優勢:芯片成本較Cat.4低40%(約 8 vs 15),模組價格接近2G( 12),但性能提升10倍。
網絡覆蓋:直接復用4G基站,無需額外建設(全球4G基站超800萬個,覆蓋率超95%)。
Cat.1全稱:LTE Category 1(LTE用戶設備類別1),是3GPP在Release 8標準中定義的物聯網通信技術。
核心優勢:
與競品對比
技術 速率 功耗 成本 應用場景 Cat.1 10Mbps 低 中 共享單車、POS機、工業傳感器 Cat.4 150Mbps 高 高 視頻監控、車載T-Box NB-IoT <200kbps 極低 低 水表、氣表、智能井蓋 2G <50kbps 低 極低 已逐步退網(中國2025年清頻) 結論:Cat.1是2G/3G退網后,中速物聯網場景的最佳替代方案。
二、市場驅動因素:政策、需求與產業鏈協同
政策推動
2G/3G退網:中國工信部要求2025年前完成2G退網,全球超50個國家已關閉2G網絡(如美國AT&T 2022年關停)。
物聯網補貼:中國“十四五”規劃投入超500億元支持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Cat.1模組可享受10%-20%補貼。
需求爆發
共享經濟:共享單車/充電寶年出貨量超5000萬臺,需Cat.1實現實時定位與支付(如美團單車采用紫光展銳V8850芯片)。
支付終端:POS機、掃碼槍等設備年更新量超3000萬臺,Cat.1替代2G提升交易成功率(從95%→99.9%)。
工業物聯網:智能電表、環境監測等場景需中速傳輸(如國家電網2023年招標1000萬臺Cat.1電表)。
產業鏈成熟
芯片廠商:紫光展銳、翱捷科技(ASR)、高通(QCM2290)等推出多款Cat.1芯片,年出貨量超1億顆。
模組廠商:移遠通信、廣和通、日海智能等推出超50款Cat.1模組,價格降至$10以下。
運營商支持:中國移動推出Cat.1流量套餐(10元/月/1GB),中國聯通建設Cat.1專網(覆蓋300個城市)。
三、應用場景:從消費級到工業級的全面滲透
消費物聯網
共享設備:哈啰出行單車采用Cat.1模組,定位精度<5米,開鎖成功率99.8%。
可穿戴設備:兒童手表(如小天才Z8)支持4G視頻通話,續航達3天(Cat.1功耗較Cat.4降低40%)。
智能家居:智能門鎖(如鹿客S50M)通過Cat.1實現遠程開鎖與異常報警,響應時間<1秒。
工業物聯網
智能電網:南方電網部署Cat.1電表,支持遠程抄表與故障診斷(數據上傳頻率從1天→15分鐘)。
物流追蹤:順豐快遞采用Cat.1定位終端,實時監控貨物位置與溫濕度(誤差<1℃)。
農業監測:大疆農業無人機通過Cat.1上傳農田數據(如土壤濕度、作物長勢),作業效率提升50%。
車聯網
T-Box:商用車T-Box(如陜汽德龍X6000)采用Cat.1,實現車輛狀態監控與OTA升級(數據量<10MB/天)。
共享汽車:GoFun出行使用Cat.1模組,支持遠程解鎖與車輛診斷,運維成本降低30%。
四、芯片廠商競爭格局:國產崛起與差異化突圍
主要廠商與產品
廠商 代表芯片 特點 紫光展銳 V8850/8910DM 集成AI加速器(支持語音識別),功耗<3W,成本 6 翱捷科技 ASR1601/1603 支持雙卡雙待,覆蓋全球頻段,通過ATEX防爆認證(適用于礦井等場景) 高通 QCM2290/QCM6490 集成驍龍X51 5G基帶(可升級至Cat.4),支持Android 12,性能強但成本高($15) 聯發科 T700 集成Wi-Fi 6與藍牙5.2,支持高精度定位(UWB),面向高端物聯網市場
市場份額
國產芯片:紫光展銳、翱捷科技合計占Cat.1芯片市場70%份額(2023年Q2數據)。
高通:主攻高端市場(如車載T-Box),份額約20%。
聯發科:份額不足10%,聚焦智能家居與可穿戴設備。
技術趨勢
集成化:芯片集成AI、GNSS、Wi-Fi等功能,降低模組成本(如紫光展銳V8850集成度提升30%)。
低功耗:通過DVFS動態調頻、PSM省電模式,延長設備續航(如翱捷ASR1603待機功耗<2mA)。
安全增強:支持硬件級加密(如國密SM2/3/4算法),滿足金融、政務場景需求。
五、市場挑戰與未來展望
挑戰
價格競爭:模組價格已逼近成本線,廠商利潤空間壓縮(毛利率<15%)。
技術迭代:RedCap(5G輕量化)可能替代部分Cat.1場景(如工業傳感器),需提前布局。
供應鏈風險:晶圓代工產能緊張(如臺積電28nm產能缺口達20%),影響芯片交付。
未來趨勢
智慧城市:路燈控制、垃圾桶滿溢檢測等場景。
醫療健康:可穿戴心電儀、遠程急救設備。
市場規模:2025年全球Cat.1芯片出貨量將超5億顆(CAGR 35%),中國市場占比超60%。
應用擴展:
技術融合:Cat.1+LoRa雙模模組(如移遠BC95-Lora),兼顧覆蓋與低功耗。
六、企業建議:如何抓住Cat.1機遇?
芯片廠商
差異化競爭:針對細分場景(如防爆、高精度定位)開發專用芯片。
生態合作:與模組廠商、運營商共建Cat.1解決方案(如紫光展銳+移遠通信+中國移動)。
模組廠商
降低成本:通過SiP封裝技術縮小模組尺寸(如廣和通L610尺寸僅24×24mm)。
增值服務:提供預集成云平臺、OTA升級等解決方案。
終端廠商
快速迭代:2G/3G設備需在2025年前完成Cat.1升級。
場景創新:探索Cat.1在農業、能源等新領域的應用(如智能灌溉系統)。
總結:Cat.1——物聯網中速場景的“黃金標準”
技術價值:平衡速率、功耗與成本,成為2G/3G退網后的首選方案。
市場價值: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百億元,國產芯片廠商主導競爭。
用戶價值:共享設備更穩定、工業監測更實時、車聯網更安全。
直接建議:
芯片廠商:聚焦高集成度、低功耗、安全增強技術。
模組廠商:推出標準化模組,降低終端開發門檻。
終端廠商:優先選擇國產Cat.1方案,享受政策紅利與成本優勢。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