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北上擴產"獲國家大基金80億力挺


原標題:中芯國際"北上擴產"獲國家大基金80億力挺
中芯國際“北上擴產”計劃獲得了國家大基金80億元的力挺,這一事件的具體內容和分析如下:
一、事件背景
中芯國際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企業之一。面對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張的背景,中芯國際決定擴大產能,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和客戶需求。為此,中芯國際發布了“北上擴產”計劃,并宣布與北京開發區管委會共同成立合資企業,從事發展及運營聚焦于生產28nm及以上集成電路項目。
二、事件詳情
合資企業成立:中芯國際發布公告,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簡稱“國家大基金二期”)和亦莊國投訂立合資合同,共同成立合資企業,總投資額為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0億元)。合資企業注冊資本為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7億元),其中中芯控股出資2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7億元),國家大基金二期出資12.2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0億元),亦莊國投出資12.2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0億元),分別占注冊資本的51%、24.49%和24.51%。
出資計劃:各股東須于2020年12月31日前注入議定出資的30%,并須于2024年12月31日前付清議定出資的余下70%款額。
董事會構成:合資企業董事會由五名董事組成,其中三名董事由中芯控股提名,一名董事由國家大基金二期提名,一名董事由亦莊國投提名。
三、事件影響
股價上漲:受該消息影響,中芯國際A股周一盤中漲逾5%,最終收漲3.66%,市值達到4645億元;H股盤中漲近8%,漲幅回落至3.57%,市值達到167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411億元)。
產能提升:成立合資企業有助于中芯國際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精進晶圓代工服務,從而推動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項目將分兩期建設,首期計劃達成每月約10萬片的12英寸晶圓產能。
資本支出調整:在被美國加強出口管制后,中芯國際將資本支出從二季度的67億美元下修至四季度的59億美元。但此次國家大基金的注資有助于緩解中芯國際的資本支出壓力。
四、意義分析
國家支持:國家大基金二期的再次注資體現了國家對中芯國際及半導體產業的大力支持。這將有助于提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產業協同:中芯國際與北京開發區管委會、國家大基金二期和亦莊國投的合作將促進產業協同發展,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進一步壯大。
市場機遇:隨著5G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速發展,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不足的情況預計將持續到2022年之后。中芯國際的擴產計劃將抓住這一市場機遇,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綜上所述,中芯國際“北上擴產”計劃獲得國家大基金80億元的力挺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這將有助于中芯國際提升產能、降低成本并推動可持續發展。同時,這也體現了國家對半導體產業的大力支持和對中芯國際的認可。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