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PCB工程師,你需要了解這幾個設計指南


原標題:作為PCB工程師,你需要了解這幾個設計指南
作為PCB工程師,確實需要了解并掌握一系列設計指南,以確保電路板既易于制造又功能可靠。以下是一些關鍵的PCB設計指南:
一、元件布局
元件放置
常規通用順序:按順序依次放置連接器、印刷電路板的安裝器件、電源電路、精密電路、關鍵電路等。
取向:確保將相似的元件定位在相同的方向上,有助于實現高效且無差錯的焊接過程。
布置:避免將較小元件放置在較大元件的后面,這樣小元件有可能受大元件焊接的影響而產生裝貼問題。
組織:建議將所有表面貼裝(SMT)元件放置在電路板的同一側,并將所有通孔(TH)元件放置在電路板頂部,以盡量減少組裝步驟。
混合技術元件
當使用混合技術元件(通孔和表面貼裝元件)時,制造商可能需要額外的工藝來組裝電路板,這將增加總體成本。
二、電源、接地和信號線布局
電源和接地平面層
推薦將電源和接地平面置于板內,保持對稱和居中,以減少電路板彎曲,也有助于元件的正確定位。
對于給IC供電,建議為每路電源使用公共通道,確保有堅固且穩定的走線寬度,并且避免元件到元件之間的菊花鏈式電源連接。
信號線走線連接
盡可能采取最短和最直接的路徑連接信號線,減少信號損耗。
如果元件需要毫無偏差地固定放置在水平方向,建議在電路板的元件出線的地方基本上水平走線,而出線之后再進行垂直走線。
網絡寬度定義
根據電流大小調整網絡寬度,確保信號穩定傳輸。建議為低電流模擬和數字信號提供0.010”(10mil)寬度。當線路電流超過0.3安培時,應進行加寬。
三、有效隔離
電源和控制地
確保每路電源都保持電源地和控制地分開。如果必須將它們在PCB中連接在一起,請確保它盡可能地靠近電源路徑的末端。
地平面布置
如果在中間層放置了地平面,請確保放置一個小阻抗路徑,以降低任何電源電路干擾的風險,并幫助保護控制信號。
耦合
為了減少由于放置了大的地平面以及在其上方和下方走線的電容耦合,請嘗試僅通過模擬信號線路交叉模擬地。
四、熱量管理
識別熱源
通過元件數據表中的熱阻等級,識別并處理高熱元件。
添加散熱設計
使用散熱器、冷卻風扇以及熱風焊盤來提高散熱效率。
使關鍵元件遠離任何高熱源。
五、焊接問題預防
熱風焊盤設計
添加熱風焊盤對于生產可制造的電路板非常有用,特別是對于高銅含量元件和多層電路板上的波峰焊接應用。熱風焊盤可以限制焊盤上溫度的流失,提高焊接質量。
淚滴添加
在焊盤連接線的位置添加淚滴,以提供額外的銅箔/金屬支撐,有助于減少機械應力和熱應力。
六、設計檢查
電氣規則檢查(ERC)和設計規則檢查(DRC)
在制造前對設計進行細致的檢查是確保成功的關鍵。使用ERC和DRC工具,驗證設計是否滿足所有規則和約束。
綜上所述,作為PCB工程師,在設計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元件布局、電源與信號線布局、有效隔離、熱量管理、焊接問題預防以及設計檢查等方面。這些設計指南將有助于設計出既易于制造又功能可靠的電路板。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