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農光互補電站用上華為智能光伏:可自動逐光,累計減少碳排放 200 萬噸


原標題:全球最大農光互補電站用上華為智能光伏:可自動逐光,累計減少碳排放 200 萬噸
全球最大農光互補電站采用了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實現了自動逐光功能,并累計減少了大量碳排放。以下是對該電站的詳細介紹:
一、電站概述
這座全球最大的農光互補電站位于中國的某個地區(具體地點可能因報道而異,但通常指的是如寶豐農光一體化產業基地這樣的項目),它實現了“上有太陽能發電、下有現代農業”的生態閉環。電站上方布置了成千上萬片太陽能板,形成了一片藍色的海洋,而下方則種植了經濟作物,如枸杞等。
二、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
技術特點:
電站采用了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該方案融合了AI、云、計算等數字信息技術與光伏技術的跨界深度融合。
智能組串逆變器與帶傾角平單軸自動跟蹤技術相結合,使得太陽光伏板可以像向日葵一樣自動逐光,從而最大化地吸收陽光,提高發電量。
運維效率:
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還具備智能監控功能,可以實時監測電力輸出情況,實現能源的智能管理。
這大大提高了運維效率,減少了人工巡檢的頻率和成本。
三、環保效益
碳排放減少:
據最新數據顯示,該電站已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0多萬噸(具體數字可能因時間變化而有所不同,但通常指的是接近或超過200萬噸的數值)。
這相當于種植了數千萬棵樹,為環保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環境效益:
電站的太陽能板鋪設不僅提供了清潔能源,還起到了擋風保墑的作用,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
通過大力發展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電站還解決了部分社會用電問題,減少了火力發電用量,進一步實現了節能減排。
四、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
電站的發電量為當地提供了穩定的清潔能源供應,降低了用電成本。
同時,下方的農業種植也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社會效益:
電站的建設和運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通過示范效應,電站還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普及,提高了公眾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
綜上所述,全球最大農光互補電站采用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后,實現了自動逐光功能,并累計減少了大量碳排放。這一舉措不僅為環保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還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