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PCB設計中的14個常見錯誤


原標題:工程師PCB設計中的14個常見錯誤
在PCB(印制電路板)設計中,工程師可能會遇到多種常見錯誤。這些錯誤可能會影響電路板的性能、可靠性和制造成本。以下是工程師在PCB設計中可能遇到的14個常見錯誤:
一、原理圖設計錯誤
ERC報告管腳沒有接入信號:
可能原因:創建封裝時給管腳定義了I/O屬性,但元件或放置元件時修改了不一致的grid屬性,導致管腳與線沒有連上;或者創建元件時pin方向反向,必須非pin name端連線;最常見的原因是沒有建立工程文件。
元件跑到圖紙界外:
可能原因:沒有在元件庫圖表紙中心創建元件。
創建的工程文件網絡表只能部分調入PCB:
可能原因:生成netlist時沒有選擇為global。
二、PCB布局與布線錯誤
網絡載入時報告NODE沒有找到:
可能原因:原理圖中的元件使用了PCB庫中沒有的封裝,或者使用了名稱、pin number不一致的封裝。
DRC報告網絡被分成幾個部分:
表示這個網絡沒有連通??赡苁窃诓季€過程中出現了斷路或未連接的引腳。
焊盤重疊:
可能導致重孔,在鉆孔時因為在一處多次鉆孔導致斷鉆及孔的損傷。多層板中,在同一位置既有連接盤又有隔離盤,會導致隔離、連接錯誤。
圖形層使用不規范:
如元件面設計在Bottom層,焊接面設計在TOP層,造成誤解。在各層上有很多設計垃圾,如斷線、無用的邊框、標注等。
字符不合理:
字符覆蓋SMD焊片,給PCB通斷檢測及元件焊接帶來不便。字符太小會造成絲網印刷困難,太大會使字符相互重疊、難以分辨。
單面焊盤設置孔徑:
單面焊盤一般不鉆孔,其孔徑應設計為零。如果設計了數值,在產生鉆孔數據時,此位置會出現孔的坐標,導致問題。如果單面焊盤須鉆孔,但未設計孔徑,在輸出電、地層數據時軟件將此焊盤作為SMT焊盤處理,內層將丟掉隔離盤。
用填充塊畫焊盤:
這樣雖然能通過DRC檢查,但在加工時不能直接生成阻焊數據。該焊盤覆蓋阻焊劑不能焊接。
三、PCB制造與工藝錯誤
電地層既設計散熱盤又有信號線:
正像及負像圖形設計在一起,容易出現錯誤。
大面積網格間距太小:
網格線間距小于0.3mm時,PCB制造過程中圖形轉移工序在顯影后容易產生碎膜造成斷線,增加加工難度。
圖形距外框太近:
應至少保證0.2mm以上的間距(V-cut處0.35mm以上),否則在外型加工時會引起銅箔起翹及阻焊劑脫落,影響外觀質量(包括多層板內層銅皮)。
外形邊框設計不明確:
很多層都設計了邊框,并且不重合,造成PCB廠家很難判斷以哪一條線成型。標準邊框應設計在機械層或BOARD層,內部挖空部位要明確。
四、其他常見錯誤
走線及通孔之間的間隙過小:
這可能導致酸陷阱孔,增加加工難度和成本。
散熱走線未能正確連接到覆銅或平面:
這會影響電路板的散熱性能。
元件放置不當:
關鍵元件(如電源、地線、高速信號線)未放置在最佳位置,可能導致信號干擾、電磁兼容性問題和熱管理問題。
走線不連續或寬度選擇不當:
走線斷裂會導致信號完整性問題,而寬度選擇不當則可能影響電流密度和電阻。
為了避免這些錯誤,工程師在PCB設計過程中應仔細核對原理圖、規范布局與布線、注意制造與工藝要求,并遵循最佳實踐。同時,使用專業的PCB設計軟件和工具也可以幫助減少錯誤并提高設計效率。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