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宣布將推出《歐洲芯片法案》,強化半導體自主可控!


原標題:歐盟宣布將推出《歐洲芯片法案》,強化半導體自主可控!
歐盟宣布推出的《歐洲芯片法案》旨在強化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可控性,以下是對該法案的詳細解讀:
一、法案背景與目的
《歐洲芯片法案》的推出,是歐盟為應對全球半導體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以及確保歐洲在半導體領域的供應安全和技術領先地位而采取的重要舉措。該法案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升歐洲半導體產業的制造能力、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
二、法案主要內容
資金支持:
歐盟將投入超過430億歐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用于支持芯片生產、試點項目和初創企業。
其中,110億歐元將專門用于加強現有的研究、開發和創新,確保部署先進的半導體工具以及用于原型設計、測試的試驗生產線等。
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法案提出“歐洲芯片倡議”,通過匯集歐盟、成員國和現有聯盟相關第三國及私營機構的資源力量,建設成“芯片聯合事業群”。
鼓勵公共和私人對芯片制造商及其供應商的制造設施進行投資,創建“綜合生產設施”和“開放式歐盟鑄造廠”的框架概念,以提高半導體制造產能。
供應鏈安全與危機應對:
建立一個能力中心網絡,以解決歐盟的技能短缺問題并吸引新的研究、設計和生產人才。
構建成員國和委員會間的協調機制,加強成員國間的合作,監測芯片供應、估計需求、預測短缺情形,并在必要時觸發應急機制。
市場準入與競爭:
法案還包括了促進市場準入和競爭的條款,鼓勵歐洲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包括技術交流、市場開放和知識共享等。
三、法案實施與成效
實施進程:
2022年2月,《歐洲芯片法案》草案出爐,并經歷了多輪討論和修改。
2023年4月,歐盟內部市場專員蒂埃里·布雷頓表示,歐盟已就《芯片法案》敲定了一份臨時協議。
2023年7月,歐洲議會通過了《芯片法案》,隨后歐盟理事會也批準了該法案。
2023年9月21日,歐洲《芯片法案》正式生效。
預期成效:
到2030年,歐盟計劃將全球芯片生產的份額從目前的不到10%提高到至少20%。
提升歐盟在芯片領域的供應安全性、應變能力和技術主權,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
促進歐洲的芯片產業發展,包括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研發和創新的激勵措施等,推動產業鏈的進一步升級和發展。
四、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盡管《歐洲芯片法案》為歐洲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歐盟仍面臨人才短缺、能源困境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挑戰。為應對這些挑戰,歐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強人才培養、優化能源結構、加強國際合作等,以確保法案目標的實現。
綜上所述,《歐洲芯片法案》的推出是歐盟在半導體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將對歐洲乃至全球的半導體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