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王傳福:看好磷酸鐵鋰路線,電動車打破原有芯片體系平衡


原標題:比亞迪王傳福:看好磷酸鐵鋰路線,電動車打破原有芯片體系平衡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對磷酸鐵鋰路線和電動車行業發展的看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看好磷酸鐵鋰路線
技術路線選擇:
王傳福多次強調,比亞迪堅持認為磷酸鐵鋰技術路線是動力電池的正確選擇。這一觀點主要基于磷酸鐵鋰在產品性能、使用成本、循環使用壽命等方面的明顯優勢。
盡管寧德時代等企業在探索磷酸錳鋰電池技術,但王傳福認為,除非磷酸錳鋰取得顛覆性技術突破,否則它仍將繼續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無法撼動磷酸鐵鋰的主導地位。
資源考量:
從資源角度來看,我國鋰資源總體充足,可以滿足全國汽車全面電動化的需求。而鈷和鎳資源則相對稀缺,無法滿足全面電動化的長期需求。因此,堅持磷酸鐵鋰路線有助于減少對鈷、鎳等稀缺資源的依賴。
市場驗證:
市場數據也支持了王傳福的觀點。近年來,我國磷酸鐵鋰月度裝車量占比持續上升,從2019年的最低15%提升到近年來的高位,如2022年的67%,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
二、電動車打破原有芯片體系平衡
芯片需求激增:
隨著汽車電動化時代的到來,對以IGBT為代表的功率器件以及支撐汽車智能化發展的AI芯片的需求急劇增加。王傳福指出,電動車對半導體的需求比傳統車對半導體的需求大了5~10倍。
芯片供應挑戰:
新能源汽車對芯片的消耗量很大,這打破了原有芯片供應體系的平衡。一片8英寸晶圓可以生產出幾千顆IC,但用于生產IGBT時,僅能滿足2~3臺車的使用需求。
比亞迪的應對策略:
比亞迪半導體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術,在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光電半導體等領域深入布局。目前,比亞迪的半導體產品主要滿足自身需求,并在車規級產品領域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
三、綜合發展策略
技術路線并行:
除了堅持磷酸鐵鋰路線外,比亞迪還堅持純電動和插電混動技術路線并行發展。插電混動技術實現了短途用電、長途用油,滿足了更多家庭的首購和換購需求。
智能化投入:
比亞迪在推進汽車電動化的同時,也在大力推進汽車的智能化發展。公司繼續對輔助自動駕駛、智能駕駛加大投入,并參與到國家相關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領域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工作中。
綜上所述,王傳福對比亞迪及整個電動車行業的發展持有樂觀態度,并認為堅持磷酸鐵鋰路線和加大智能化投入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