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林集團計算產品部副總裁David Fried博士:晶體管與IC架構的未來


原標題:泛林集團計算產品部副總裁David Fried博士:晶體管與IC架構的未來
泛林集團計算產品部副總裁David Fried博士對于晶體管與IC架構的未來有著深入的見解。以下是對他觀點的歸納:
一、算力需求持續增長
Fried博士認為,算力需求在持續增長,沒有止境。隨著遠程辦公和長時間居家的趨勢,算力需求進一步被推動。他提到,算力全面提升10倍也不嫌多,因為所有的用戶交互點、存儲點和計算節點都需要算力。
二、晶體管縮放與系統性能提升
晶體管縮放的重要性:Fried博士指出,基線晶體管縮放一直是系統整體性能發展的一大重要推動力。縮放能提升密度,從而增加同等面積的核心性能。即使不是性能本身的提升,僅僅通過縮放提升單片集成,也可以實現巨大的系統級提升。
面臨的挑戰:盡管晶體管縮放非常必要,但整個行業在晶體管縮放方面遇到了一些挑戰,如功耗墻、RC延遲和面積縮放等。PPAY(功率、性能、面積和良率)或PPAC(功率、性能、面積和成本)一直是所有產品開發避不開的要素。
持續的努力:Fried博士表示,他們一直在努力跨越這些障礙,并試圖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以提升系統級的性能。
三、晶體管架構的演進
從平面晶體管到FinFET:Fried博士提到,從2011年開始,全行業開始從平面晶體管轉向新一代的FinFET。這一轉變主要是柵極長度縮小的局限性引起的。FinFET能夠更好地控制器件的靜電,并創造了新的晶體管縮放維度。
向全包圍柵極過渡:目前,芯片制造商正在發展先進節點的FinFET晶體管,并預期向全包圍柵極(如納米線或納米片)過渡。然而,這一過程可能更具挑戰性,因為新的架構需要在結構之下執行工藝。
未來的可能性:Fried博士還提到了未來可能實現的互補式FET,例如彼此堆疊的nFET和pFET,這將給額外的邏輯縮放優勢。
四、系統層面的創新
Fried博士強調,應該歡迎在系統層面的任何創新,包括晶體管縮放、芯片架構改進和3D集成化封裝。這些進步綜合起來才能滿足最高的系統性能要求。
五、市場需求與多樣化
隨著市場需求的多樣化,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獨特的需求。例如,不同系統對內存、I/O和計算單元的配置要求可能完全不同。一旦芯片架構發生變化,相關的技術、封裝和互連方法也要隨之改變。
綜上所述,David Fried博士認為晶體管與IC架構的未來將繼續朝著提升算力、應對挑戰、演進架構、創新系統和滿足多樣化需求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