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OLED重大突破,北大團隊組合成納秒級短激發態壽命材料


原標題:藍光OLED重大突破,北大團隊組合成納秒級短激發態壽命材料
北京大學團隊在藍光OLED材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合成具有納秒級短激發態壽命的稀土鈰(III)配合物材料,為高效藍色OLED的研發開辟了新路徑。
突破內容
材料特性: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黃春輝課題組研發出兩種稀土鈰(III)配合物——Ce-1和Ce-2,其激發態壽命僅為幾十納秒,遠低于傳統藍色磷光材料的微秒級壽命。
發光效率:在紫外激發下,Ce-1和Ce-2分別發射深藍色和天藍色光,光致發光量子產率均超過90%。在OLED器件中,Ce-2的發光效率達到95%,最大外部量子效率達20.8%。
激子利用率:該材料首次在OLED中實現了100%的激子利用率,顯著高于傳統藍色熒光材料25%的利用率。
穩定性提升:與發光顏色相近的傳統銥(III)配合物相比,基于Ce-2的OLED器件工作穩定性提高近70倍,器件壽命顯著延長。
技術意義
解決藍光OLED難題:藍色發光材料因激發態壽命長、能量高,穩定性差,難以實現高效發光。該研究通過引入納秒級短激發態壽命的鈰(III)配合物,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推動全彩OLED發展:紅色和綠色磷光材料已實現量產,但藍色磷光材料在色彩純度和壽命上存在缺陷。新材料的研發為全彩OLED顯示和照明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降低成本:鈰在地殼中的含量是銥的近60000倍,原料成本更低,有助于降低OLED面板的生產成本。
研究背景
傳統藍光材料局限:當前OLED顯示器使用的藍色發光材料仍為熒光材料,發光效率遠低于磷光材料,且壽命較短。
行業需求:隨著OLED技術在智能手機、電視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市場對高效、穩定、低成本的藍色OLED材料需求迫切。
應用前景
顯示技術:新材料的研發將提升OLED顯示面板的色域、降低功耗、延長使用壽命,推動顯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照明領域:高效藍色OLED材料可用于照明產品,提供更優質的光源。
研究支持
研究成果:相關研究已發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和《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國際頂級期刊上。
專利保護:研究成果已申請專利“基于d-f躍遷的電致發光材料及器件”并獲得授權。
資金支持: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的資助。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