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到 2022 年初步建立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體系


原標題:工信部:到 2022 年初步建立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體系
工信部關于到2022年初步建立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體系的規劃,具體細節如下:
一、規劃背景與目標
為進一步加強物聯網安全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組織制定了《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旨在明確物聯網終端、網關、平臺等關鍵基礎環節的安全要求,滿足物聯網基礎安全保障需要,并促進物聯網基礎安全能力的提升。
根據《指南》的規劃,到2022年,我國將初步建立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體系,并研制重點行業標準10項以上。這將有助于明確物聯網終端、網關、平臺等關鍵基礎環節的安全要求,從而滿足物聯網基礎安全保障的需要。
二、標準體系框架與內容
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體系包括總體安全、終端安全、網關安全、平臺安全、安全管理等五大類標準。各類標準的具體內容如下:
總體安全:主要包括物聯網基礎安全術語定義、架構模型、安全場景、安全集成、安全分級、安全協議等。這些標準旨在規范物聯網基礎安全的概念,統一相關術語的理解和使用,提出物聯網基礎安全體系框架以及各部分參考模型,并明確不同類型場景中的安全需求。
終端安全:主要包括終端通用安全、模組安全、通信芯片安全、卡安全、行業終端安全、終端測試評估等。這些標準將規范物聯網終端的硬件、操作系統、軟件、接入認證、數據安全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網關安全:主要包括網關通用安全、網關通信與接口安全、網關物理環境安全、網關組件安全、網關測試評估等。這些標準將規范物聯網網關的功能架構、安全協議、安全防護以及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等方面的安全技術要求。
平臺安全:主要包括平臺通用安全、平臺安全防護、平臺交互安全、平臺安全監測、平臺測試評估等。這些標準將規范各類物聯網平臺的數據安全、通信安全、身份鑒別、安全監測等方面的要求。
安全管理:主要用于指導行業落實通用安全管理要求,包括數據安全管理、安全信息協同、管理與維護安全、安全認證等。
三、實施路徑與措施
為實現上述目標,《指南》提出了以下實施路徑與措施:
加快標準研制:加強產學研用等各方的工作協同,注重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與行業發展實際相結合,成體系推進標準研制。
實施動態更新:跟蹤物聯網新技術、新應用的發展趨勢,加強標準體系的動態更新和完善,有效滿足產業安全發展需求。
深化標準應用:鼓勵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組織等面向生產者、用戶、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等,開展重點標準的宣傳和培訓,引導企業對標達標,推動標準落地實施。
開展交流合作:支持中外企業、協會、標準化機構等開展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物聯網安全國際標準制定,為提升全球物聯網安全水平貢獻中國技術方案。
綜上所述,工信部關于到2022年初步建立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體系的規劃,旨在加強物聯網安全標準化工作,提升物聯網基礎安全能力,并推動物聯網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