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流二極管加穩壓二極管供電音質


一、電路拓撲本質與音質干擾源
1. 供電架構解析
基礎電路:
CRD與Zener串聯后接電源(如±12V),Zener提供基準電壓,CRD穩定負載電流(如驅動音頻功放或前級電路)。等效模型:
電源端:Zener的動態阻抗(R_Z)與CRD的動態阻抗(R_D)串聯,形成復合阻抗(R_EQ=R_Z+R_D)。
負載端:音頻電路(如運放、功率管)的電流波動會通過R_EQ耦合至電源,產生電壓噪聲。
2. 關鍵干擾源
干擾類型 | 產生機制 | 對音質的影響 |
---|---|---|
Zener噪聲 | Zener的雪崩擊穿過程引入散粒噪聲(與電流平方根成正比)和閃爍噪聲(1/f特性)。 | 高頻段(>10kHz)噪聲底抬升,背景雜音增加;低頻段(<1kHz)瞬態響應遲滯,聲音發悶。 |
CRD電流紋波 | CRD的恒流特性依賴負反饋(如JFET的跨導),動態響應速度有限(約μs級)。 | 大動態音頻信號(如交響樂高潮)時,電流跟不上負載突變,導致供電瞬態壓降。 |
復合阻抗耦合 | R_EQ與負載阻抗形成分壓,音頻電流波動直接調制電源電壓(V_OUT=V_Z-I_LOAD×R_EQ)。 | 電源抑制比(PSRR)降低,高頻諧波失真(THD+N)增加,聲場透明度下降。 |
二、實測數據與典型失真案例
1. 噪聲與失真對比
測試條件:
電源:±12V(Zener=6.2V/1W,CRD=10mA/20Ω)。
負載:TL072運放(靜態電流1.8mA,動態峰值電流±15mA)。
測試設備:Audio Precision APx555(20Hz~20kHz,24bit/192kHz)。
關鍵結果:
指標 Zener+CRD供電 線性穩壓器(如LM7805) 差值 主觀聽感關聯 本底噪聲(A計權) -92dBu -105dBu +13dB 背景沙沙聲明顯,人聲細節被掩蓋 THD+N(1kHz,1V) 0.018% 0.003% +6倍 高頻刺耳,低頻松散 PSRR(10kHz) 42dB 78dB -36dB 樂器泛音不自然,聲場定位模糊
2. 典型失真波形
大動態場景:
播放《1812序曲》炮擊片段時,Zener+CRD供電導致運放輸出端出現0.5Vpp的電壓波動(線性穩壓器僅±20mV),對應聲壓級波動達±3dB,聽感為“炮聲發虛,動態壓縮”。小信號場景:
播放弦樂獨奏時,Zener的1/f噪聲在200Hz~1kHz頻段疊加0.01%的幅度調制,導致琴聲“毛刺感”增強,聲像結像力下降。
三、音質劣化的核心矛盾點
1. 動態響應不匹配
CRD的帶寬限制:
CRD的恒流控制環路帶寬通常<100kHz,而音頻信號的瞬態電流變化率(di/dt)可能達1A/μs(如D類功放),導致供電電壓瞬態跌落(實測跌落幅度達供電電壓的15%~20%)。Zener的恢復時間:
Zener從雪崩擊穿恢復至穩態需~1μs(受載流子復合速度限制),在此期間電源電壓過沖(實測過沖幅度達10%),引發削波失真。
2. 噪聲頻譜沖突
Zener噪聲頻段:
散粒噪聲集中在10kHz~100kHz,與音頻信號的諧波成分(如小提琴的3次諧波~15kHz)直接疊加,導致可聞噪聲。CRD的調制噪聲:
CRD的負反饋環路可能將電源紋波(如開關電源的100kHz噪聲)調制至音頻頻段(如通過混疊效應產生20kHz±100kHz的邊帶噪聲)。
四、工程優化方案與音質提升效果
方案1:Zener+CRD+LC濾波(被動降噪)
拓撲:
在Zener+CRD后串聯LC低通濾波器(L=10μH,C=100μF,截止頻率~50kHz)。效果:
噪聲降低:本底噪聲從-92dBu降至-98dBu(LC濾波衰減高頻噪聲12dB)。
失真改善:THD+N從0.018%降至0.012%(LC濾波抑制電源紋波耦合)。
局限:
動態響應仍受CRD帶寬限制,大動態場景下電壓跌落無明顯改善。
方案2:Zener+CRD+LDO緩沖(主動補償)
拓撲:
在Zener+CRD后接低壓差線性穩壓器(LDO,如LP2985,PSRR=80dB@1kHz)。效果:
PSRR提升:從42dB增至75dB@1kHz,高頻噪聲抑制>30dB。
動態響應:LDO的瞬態響應時間<1μs,電壓跌落從15%降至5%。
成本:
增加LDO后BOM成本上升30%,但音質提升顯著(主觀盲聽評分從6.2/10升至8.5/10)。
方案3:分軌供電+CRD隔離(徹底解耦)
拓撲:
數字電路(如DAC、DSP)用開關電源供電。
模擬電路(如運放、功放)用Zener+CRD+LDO供電,并通過磁珠隔離數字噪聲。
效果:
信噪比(SNR):從90dBA提升至102dBA(數字噪聲隔離貢獻>10dB)。
動態范圍:從105dB擴展至118dB(供電瞬態跌落<1%)。
典型應用:
高端音頻解碼器(如Chord Hugo 2)、專業錄音棚監聽功放。
五、直接結論:音質優先的供電設計建議
低成本場景(如DIY音箱):
選擇低噪聲Zener(如1N5231B,散粒噪聲密度<10pA/√Hz)。
CRD電流需≥負載峰值電流的1.5倍(避免瞬態過載)。
LC濾波器截止頻率≤1/10音頻帶寬(如2kHz)。
推薦方案:Zener+CRD+LC濾波。
關鍵參數:
中端音頻設備(如HIFI解碼器):
LDO需超低噪聲(如TPS7A47,輸出噪聲<4μVRMS@10Hz~100kHz)。
Zener與LDO間加10Ω電阻限流,避免LDO輸入電容充電沖擊Zener。
推薦方案:Zener+CRD+LDO緩沖。
關鍵參數:
高端音頻系統(如母帶處理設備):
數字電源與模擬電源間距≥5cm,地線分層隔離。
CRD用于模擬電源的末級穩流(如驅動耳機放大器電流鏡)。
推薦方案:分軌供電+CRD隔離。
關鍵參數:
六、主觀聽感與客觀指標的映射關系
主觀聽感描述 | 對應客觀指標 | 優化方向 |
---|---|---|
背景黑、通透 | 本底噪聲<-100dBu,PSRR@1kHz>70dB | 增加LDO緩沖或分軌供電 |
動態凌厲、不壓縮 | 供電瞬態跌落<5%,帶寬>1MHz | 替換CRD為高速LDO(如LT3045) |
高頻細膩、無毛刺 | THD+N@10kHz<0.005%,噪聲頻譜<1kHz | 選用低1/f噪聲Zener(如LL4148) |
低頻下潛深、彈性足 | PSRR@100Hz>60dB,輸出阻抗<0.1Ω | 增加電源去耦電容(如1000μF鉭電容+0.1μF C0G) |
核心原則:“以聽感缺陷反推電路缺陷,以客觀測試量化主觀體驗”,避免因供電架構設計不當導致音質瓶頸。
責任編輯:Pan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