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電路板安裝設計方案


SMT電路板安裝設計方案
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貼裝技術)是目前電子組裝行業里最流行的一種技術和工藝。它以其高組裝密度、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強、高頻特性好、生產效率高等優點,在電子產品制造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將詳細介紹SMT電路板安裝設計方案,包括安裝結構、裝配焊接工藝流程,以及主控芯片的選擇和作用。
一、SMT電路板安裝方案
SMT的安裝方法和工藝過程完全不同于傳統的通孔插裝式元器件。在應用SMT技術的電子產品中,有些產品全部采用了SMT元器件,而有些則采用了所謂的“混裝工藝”,即在同一塊印制電路板上既有插裝的傳統THT(Through Hole Technology)元器件,又有表面安裝的SMT元器件。
1. 三種SMT安裝結構及裝配焊接工藝流程
第一種裝配結構:全部采用表面安裝
在這種裝配結構中,印制板上沒有通孔插裝元器件,各種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表面貼裝器件)和SMC(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表面貼裝元件)被貼裝在電路板的一面或兩側。這種結構能夠充分體現出SMT的技術優勢,使得印制電路板最終價格最 便宜、體積最小。
第二種裝配結構:雙面混合安裝
在印制電路板的A面(元件面)上,既有通孔插裝元器件,又有各種SMT元器件;在印制板的B面(焊接面)上,只裝配體積較小的SMD晶體管和SMC元件。這種結構既發揮了SMT貼裝的優點,又可以解決某些元件至今不能采用表面裝配形式的問題。
第三種裝配結構:混合安裝(另一種形式)
在印制板的A面上只安裝通孔插裝元器件,而小型的SMT元器件貼裝在印制板的B面上。這種裝配結構除了要使用貼片膠把SMT元器件粘貼在印制板上以外,其余和傳統的通孔插裝方式的區別不大,特別是可以利用現在已經比較普及的波峰焊設備進行焊接,工藝技術上也比較成熟。
2. 裝配焊接工藝流程
采用波峰焊的工藝流程(適用于第三種裝配結構)
制作用于漏印粘合劑的絲網:按照SMT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的位置,制作用于漏印粘合劑的絲網。
漏印粘合劑:把粘合劑絲網覆蓋在印制電路板上,漏印粘合劑。要精確保證粘合劑漏印在元器件的中心,避免粘合劑污染元器件的焊盤。
貼裝SMT元器件:把SMT元器件貼裝到印制板上,使它們的電極準確定位在各自的焊盤上。
烘干、固化粘合劑:用加熱或紫外線照射的方法,使粘合劑烘干、固化,把SMT元器件牢固地固定在印制板上。
插裝THT元器件:把印制電路板翻轉180°,在另一面插裝傳統的THT引線元器件。
波峰焊:與普通印制板的焊接工藝相同,用波峰焊設備進行焊接。在焊接過程中,SMT元器件浸沒在熔融的錫液中,因此要求SMT元器件具有良好的耐熱性能。
清洗:去除殘留的助焊劑殘渣(現已普遍采用免清洗助焊劑,除非特殊產品,一般不必清洗)。
檢驗測試:對電路板進行檢查測試。
采用再流焊的工藝流程(適用于第一種和第二種裝配結構)
制作用于漏印焊錫膏的絲網:按照SMT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的位置及焊盤的形狀,制作用于漏印焊錫膏的絲網。
漏印焊錫膏:把焊錫膏絲網覆蓋在印制電路板上,漏印焊錫膏,要精確保證焊錫膏均勻地漏印在元器件的電極焊盤上。
貼裝SMT元器件:把SMT元器件貼裝到印制板上,使元器件的電極準確定位在各自的焊盤上。
再流焊:用再流焊設備進行焊接。
清洗:根據產品要求和工藝材料的性質,選擇印制板清洗工藝或免清洗工藝。
檢驗測試:對電路板進行檢查測試。
對于第二種裝配結構(雙面混合裝配),需要先對A面進行貼裝和再流焊工序,然后對B面用粘合劑粘貼SMT元器件,翻轉印制板并在A面插裝引線元器件后,執行波峰焊工藝流程。
二、主控芯片的選擇和作用
主控芯片是主板或硬盤的核心組成部分,是聯系各個設備之間的橋梁,也是控制設備運行工作的大腦。在SMT電路板設計中,選擇合適的主控芯片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主控芯片型號及其在設計中的作用。
1. STC89C52
STC89C52是STC89C51的升級板,可以兼容51的所有功能,但其內容比51的大,運行速度也較快,使用52精確性更高。STC89C52單片機價格較低,且能滿足許多設計需求,因此在一些成本有限且對性能要求不高的設計中,STC89C52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作用:STC89C52作為主控芯片,可以處理各種輸入信號,控制輸出設備,實現系統的邏輯控制和數據處理功能。
2. STM32
STM32系列單片機是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推出的基于ARM Cortex-M內核的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微控制器。STM32系列單片機具有豐富的外設資源和高性能的處理能力,適用于各種復雜的嵌入式系統設計。
作用:STM32作為主控芯片,可以處理大量的數據輸入和輸出,實現復雜的控制算法和數據處理功能。同時,STM32還提供了豐富的外設接口,如USB、UART、SPI、I2C等,方便與其他設備進行通信。
3. PIC系列
Microchip Technology的PIC系列單片機是一種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或16位微控制器。PIC系列單片機具有體積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等優點,廣泛應用于各種嵌入式系統中。
作用:PIC系列單片機作為主控芯片,可以處理各種輸入信號,控制輸出設備,實現系統的邏輯控制和數據處理功能。同時,PIC系列單片機還提供了豐富的外設接口和定時器資源,方便實現各種復雜的控制功能。
4. RL78/G24
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的RL78/G24系列MCU是電機控制和電源控制系統的理想選擇。RL78/G24系列MCU具有增強的模擬功能和定時器,以及高性能的CPU內核,適用于各種復雜的控制應用。
作用:RL78/G24作為主控芯片,可以處理各種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實現精確的控制和數據處理功能。同時,RL78/G24還提供了豐富的外設接口和電源管理功能,方便實現各種復雜的控制應用。
三、主控芯片在SMT電路板設計中的具體作用
信號處理:主控芯片負責處理來自各種傳感器的輸入信號,如溫度、濕度、壓力等,并將這些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進行處理。
控制輸出:根據處理后的信號,主控芯片控制各種輸出設備,如電機、LED燈、繼電器等,實現系統的邏輯控制和功能實現。
通信接口:主控芯片提供了豐富的通信接口,如UART、SPI、I2C等,方便與其他設備進行數據交換和通信。
數據處理:主控芯片可以對輸入信號進行濾波、放大、轉換等處理,并將處理后的數據存儲在內部存儲器中,供后續使用。
系統監控:主控芯片還可以對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控,如電壓、電流、溫度等,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四、結論
SMT電路板安裝設計方案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需求和成本限制進行選擇。在選擇主控芯片時,需要綜合考慮芯片的性能、功耗、價格以及外設資源等因素。通過合理的電路設計和工藝流程安排,可以實現高效、可靠的SMT電路板組裝。同時,主控芯片在SMT電路板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負責信號處理、控制輸出、通信接口、數據處理和系統監控等功能,是實現系統功能和性能的關鍵。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