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入股芯片制造商“華大北斗” 持股比例6.93%


原標題:比亞迪入股芯片制造商“華大北斗” 持股比例6.93%
一、事件背景與核心信息
投資詳情
國內高精度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芯片龍頭,核心產品為“北斗三號”多模導航芯片。
2022年營收超8億元,車載芯片市占率達28%(僅次于高通、聯發科)。
時間:2023年Q3(具體月份未公開)
持股比例:6.93%(通過旗下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或“比亞迪投資”完成)
華大北斗背景:
雙方合作基礎
比亞迪自研車載芯片(IGBT、MCU)與華大北斗的定位芯片形成“動力+感知”雙閉環。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如DiPilot 4.0)對高精度定位需求激增。
華大北斗:提供厘米級定位精度芯片(支持北斗/GPS/GLONASS多模),可優化比亞迪L2+級自動駕駛性能。
技術互補性:
產業鏈協同:
二、戰略意圖:比亞迪的“車規級芯片”拼圖
補足自動駕駛短板
高速領航輔助(NOA):復雜路況下的車道保持、匝道通行。
城市自動駕駛(L4預研):高精度地圖匹配、V2X車路協同。
高精度定位需求:L3級自動駕駛需亞米級定位精度(傳統GPS誤差>5米),華大北斗芯片可將誤差縮小至0.5米。
應用場景:
降低供應鏈風險
國產替代:減少對國外芯片(如高通Snapdragon Ride、英偉達Orin)的依賴,應對地緣政治風險。
成本優化:自研+投資模式可降低芯片采購成本(預計單車成本下降15%)。
生態布局
比亞迪“云輦”智能車身控制系統:需高精度定位芯片支持車身姿態實時調整。
“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計劃2024年量產,華大北斗芯片將作為核心傳感器之一。
三、華大北斗技術優勢與行業地位
核心技術指標
參數 華大北斗HD9300系列 高通驍龍Ride平臺 聯發科MT8666 定位精度 厘米級(RTK模式) 米級(L1/L5雙頻) 亞米級 工作溫度范圍 -40℃~105℃(車規級) -20℃~85℃ -20℃~85℃ 功耗 0.8W(典型值) 1.5W 1.2W 價格 20 35 30 市場競爭力
農機自動駕駛(占華大北斗營收15%)、無人機(大疆合作)。
已配套比亞迪漢EV、騰勢D9等車型,2023年Q3出貨量超120萬片。
對標產品:高通SA8155P(定位模塊需外購,成本增加40%)。
車載領域:
行業應用:
四、行業影響與競爭格局
對汽車產業鏈的影響
國產芯片替代加速:比亞迪與華大北斗的協同或推動更多車企采用國產定位芯片(如長安、吉利已啟動測試)。
技術標準制定:比亞迪可能參與北斗三號車載芯片標準制定,鞏固行業話語權。
競爭態勢
紫光展銳:主攻中低端車載芯片,與華大北斗形成差異化競爭。
華為海思:聚焦5G+衛星通信融合芯片,暫未直接涉足高精度定位領域。
國際廠商:高通、英偉達面臨中國本土化競爭壓力,需調整價格策略。
國內廠商:
五、用戶與市場價值
消費者受益點
自動駕駛安全性提升:高精度定位可減少車道偏離、匝道誤入等風險。
功能擴展:支持厘米級泊車、AR導航等創新功能。
財務影響
比亞迪:預計2024年因芯片自供節省成本超5億元,毛利率提升0.8%。
華大北斗:比亞迪訂單占其2024年預期營收的18%,估值或突破120億元。
六、風險與挑戰
技術風險
多頻點信號干擾(如城市峽谷、隧道)可能導致定位精度下降,需聯合優化算法。
市場風險
華為、小米等跨界玩家可能通過并購進入高精度定位芯片領域,加劇競爭。
七、總結與結論
戰略意義
比亞迪入股華大北斗是“垂直整合”戰略的關鍵一步,通過掌控高精度定位芯片,強化智能駕駛核心競爭力。
行業影響
推動國產汽車芯片自給率提升,預計2025年車載定位芯片國產化率從35%提升至55%。
用戶建議
購車決策:優先選擇搭載華大北斗芯片的車型(如比亞迪漢EV冠軍版),可獲得更精準的導航與駕駛輔助體驗。
投資參考:華大北斗或成為下一階段半導體投資熱點,建議關注其IPO進展(預計2025年啟動)。
通過以上分析,比亞迪入股華大北斗不僅是一次財務投資,更是其構建“芯片-算法-整車”閉環生態的核心舉措,將重塑智能汽車產業鏈競爭格局。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